1425年,48岁的明仁宗朱高炽躺在病榻上,愤愤不平地对身边重臣说:李时勉那个混蛋,居然在朝堂上侮辱我!
当天傍晚,朱高炽就去世了。这时的他,登基仅仅10个月。
《明史》: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朱高炽去世的时间,实在是太蹊跷。根据《明仁宗实录》记载,他在当天早上庚辰(7-9点),感觉到身体不舒服,辛巳(9-11点),宣布病危,留下遗诏,傍晚时分咽气。
(相关资料图)
病情发作得实在太快,明实录和明史上又只字不提死因,以至于《国史唯疑》的作者黄景昉指出,他是“无疾骤崩”,意思是,没有得病,突然去世。
他到底因何而死,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的死,他临终前仍愤愤不平的、侮辱他的李时勉,有没有关联?和远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又有什么关系?
本文我们就从各种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探讨明仁宗的死因之谜。
关于朱高炽之死,主要有以下X种看法:
一、朱高炽被宠妃误杀而死
这个说法,出自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所写的《野记》。
在朱高炽的后宫,有一个郭贵妃,朱高炽非常宠爱她,最小的3个儿子,都是她生的。
郭贵妃一直在和朱高炽的原配张皇后争风吃醋,在张皇后生日那天,特地邀请张皇后到自己的宫里过寿,并亲自端上一杯酒。
张皇后冷冰冰地看着郭贵妃,不肯喝。
朱高炽便在旁边和稀泥:怎么,你又怀疑她在酒里搞小动作了?说完,接过这杯酒,一饮而尽。
郭贵妃大惊失色,想要阻止,已经晚了。没过多久,朱高炽就毒发身亡。
乍看上去,这个说法和正史里郭贵妃殉葬对上了——郭贵妃是勋臣之后,又生了3个儿子,儿子年纪又小,按理说不该殉葬,可是她却跟随朱高炽而去。
若是朱高炽之死和她有关,一切就都合情合理了。
可是,这个故事依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其一,皇后过寿,宫中自有流程,怎么可能在一个贵妃宫里庆祝呢? 其二,明朝的试毒流程,已经很完善了,皇帝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喝下一杯毒酒呢? 其三,明实录明确记载了张皇后的生日,是四月初七,而朱高炽去世的时间,是在五月份。有什么毒,是隔了一个月才发作的呢?更何况,祝枝山写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可信的史料来源,属于道听途说。
综上,这个说法,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信度。
二、朱高炽被皇太子朱瞻基所杀
这个说法,出自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并在各种加工之下,广为流传。
理由似乎也很充分:
其一,朱高炽生病的时候,召回远在南京的朱瞻基,整个过程,一共用了22天。以明朝的交通条件,这太难做到了,朱瞻基很有可能早就知道朱高炽要死,提前出发, 才能用这点时间赶回北京的; 其二,汉王朱高煦当时在山东,一听说朱高炽去世,就派人去南京回北京的路上埋伏,想要截杀朱瞻基,却没有见到朱瞻基。山东离北京比南京离北京近多了,朱高煦得到消息一定比朱瞻基早,再次验证朱瞻基似乎提前出发了; 其三,朱瞻基还在南京的时候,南京城就传言,朱高炽已经去世了。这件事是朝廷的秘密,如果不是朱瞻基这里泄露出来的,南京怎么会有人知道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朱瞻基之所以提前知道朱高炽去世的消息,就是因为,这是他派人下的手。他之所以杀害父亲,是为了提前上位。
这个说法,在明朝的任何史料里,都没有记载,是由现代人推测得出来的。
而我认为,这个推测,实在站不住脚。理由如下:
其一,在明朝,从南京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呢?朱棣由于要迁都,走过好几次,以皇帝出行浩浩荡荡的人马,近乎步行的速度,路上可能还有不少活动,单程大约要一个月。而朱瞻基和传信的宦官,是紧急情况下快马加鞭,来回共用22天,也就是单程11天左右,似乎也不夸张。 其二,朱高炽去世的时候,张皇后封锁了消息,所以朱高煦得知消息的时候,恐怕已经很晚了,再准备去截杀朱瞻基,也需要一定时间,赶不上也正常。况且,他也不一定知道朱瞻基回京的路线。 其三,朱瞻基在南京的时候,虽然没有明确宣布朱高炽去世,但是北京来人,紧急召太子回京,敏感度高一点的人,必然可以推测出北京出事了,因此,传出朱高炽去世的流言蜚语,也符合常理。而且,朱瞻基是朱棣亲封的皇太孙,只要不犯造反之类的大错,朱高炽基本上废不了他,他只要安心等上位即可。
可是他谋害朱高炽,万一事情暴露,他的太子之位,就保不住了,朱高炽可是有10个儿子的。
朱瞻基杀父亲,不仅在史料上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也不符合常理,我觉得,这个说法,也不可信。
三、朱高炽纵欲过度而死
这简直是皇帝早逝的标准答案了。但凡是个皇帝英年早逝,基本上都要被怀疑一遍纵欲过度。
不过,对于朱高炽而言,这个说法,并不是没有依据的。
正德年间一名叫做陆釴的进士,记载了一件他听来的劲爆八卦:朱高炽之死,是因为“阴症”,也就是说,和房中之事有关。
而且他在书里表示,这不是他胡说八道,而是有具体来源的:听宫里一个姓雷的太监说的。
至于这个记载本身的具体可信度嘛,我们可以参考现代从自媒体看来的一些八卦故事:说是真的嘛,没有证据;说是假的嘛,有可能真是当事人亲身经历。
而且,由于这是一个已经传了很多手的消息,可能在传递的过程中,也有所失真。
那么,在正史的记载里,有没有朱高炽纵欲过度的相关依据或者暗示呢?
还真的有。
开头说到,朱高炽临终之前,还愤愤不平地对大臣说,李时勉侮辱了他、
朱瞻基登基之后,听说了这件事,气得当场要砍了李时勉。砍人之前,朱瞻基先怒气冲冲地质问:你都对先帝说了什么?
李时勉只说了两句话,就让朱瞻基气消了一半: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劝先帝在孝期中不要宠幸后宫,也不要打发太子去南京。
可见,朱高炽孝期中宠幸妃子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就连朱瞻基和大臣们都知道。要不然,李时勉这话一出,朱瞻基不会消气,而是会以诽谤先帝为由,恨不得把李时勉直接大卸八块。
明朝是很重视礼法的,朱高炽作为一个皇帝,连孝期都不能控制自己,和妃子亲近,那么纵欲过度,也算是合理的推断的。
纵欲过度,是会影响身体健康的。而朱高炽又是一个大胖子,身体肯定不好,纵欲过后,身体出现什么问题,也是正常的。
因此,我认为,朱高炽纵欲过度而死,算是一个基于史实的合理推断,但是并无直接证据。
四、朱高炽吃丹药过多而死
吃丹药,似乎也是古代皇帝死亡原因的标准答案了。
那么,朱高炽有没有吃丹药呢?
答案是:有。
根据明史记载,朱瞻基时期,有一个叫做罗汝敬的官员,在给三杨之一的杨士奇上书的时候,就提到过:先皇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
意思是,先帝朱高炽之所以早早去世,就是有小人让他吃丹药导致的。
杨士奇是朱高炽的心腹忠臣,从朱高炽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在朱高炽身边,辅佐朱高炽近20年,还为朱高炽进过监狱。这件事如果不是真的,大臣应该不敢对杨士奇胡说八道。
可见,在明朝官员里,有一种普遍的认知:朱高炽之死,和他吃丹药有关。
明朝的丹药,含有大量重金属,确实会影响健康。
不过,吃丹药,不见得会致命。明朝最爱吃丹药的皇帝,是嘉靖,活了61岁,是明朝寿命第3长的皇帝。
因此,我认为,朱高炽吃丹药而死,也是一个基于史实的合理推测,但是他吃丹药这个事实,和他的死亡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关联,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也未可知。
五、朱高炽被李时勉气死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说的那个场景:朱高炽对心腹大臣说,李时勉侮辱他。
一向性情温和的朱高炽,在被李时勉戳到痛处之后,当场让人用金瓜殴打他,差点把人当场打死,后来又把他扔进了监狱。
可见,朱高炽对这件事是多么地印象深刻,怒火攻心。
要知道,朱高炽是一个大胖子,胖得连路都走不稳,要人扶着。
这样的身子,多少有点三高之类的疾病,再一生气,心脑血管容易出问题。以明朝的医疗条件,这是很难救回来的。
这也很符合他在被李时勉刺激之后,身体迅速恶化的症状。
因此,我觉得,朱高炽被李时勉气死,也是一个符合已有史料记载的推测。当然,和上面的几种说法一样,也是符合逻辑,但是没有直接的证据。
写在最后
根据前面的推断,我认为,关于朱高炽之死的几种常见说法里,被宠妃误杀和被朱瞻基所杀,都不符合逻辑,可以排除。
而纵欲过度、服用丹药、被李时勉气死,都是基于现有史料的合理推测,但是和朱高炽之死是否有直接的关系,则缺乏证据。
我个人认为,朱高炽之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他本来就身体肥胖,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又因为纵欲过度和服用丹药,进一步损坏了身体,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被李时勉一气,诱发病症,很快就去世了。
真相到底如何,则需要进一步的考古研究,才能确认了。
你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