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嘉宾参加了活动?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长 张友红
■成都市实验小学课后服务中心主任 郑琳子
(资料图)
■成都石室小学党总支书记 曾蓉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副校长 文陈平
■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小学副校长 孟宪勤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教导处主任 程晓娟
■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德育主任 解珺
■西安市未央区先锋小学教研组长 刘航
4天去了哪些地方?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天府中学附属小学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成都儿童团·农博魔方研学基地
天府农博园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在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双减”。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从“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管是校内减负,还是对校外培训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都在持续缓解娃娃们的学业压力。
不过,随着“双减”工作逐渐迈入“深水区”,更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学生纷纷关注,“双减”工作的下一步,将往哪里走?
4月18日至21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学会指导,华商报联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红星教育共同举行的“西安成都携手同行共话‘双减’笃行致远”专项交流培训会在成都举行,来自成都和西安两地的50余名知名中小学校长、老师,围绕“双减”下一步,进行了深入探讨。
>>精彩纷呈从“双减”政策再到经验分享每场活动都是干货满满
4月18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祥勇及7位两地知名校长及老师分享了“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效和相关经验做法。黄祥勇带来了《“双新双减”的机遇和挑战》主题报告。他表示:“‘双减’工作的影响力体现在育人方向、目标、课程、评价等教育治理领域,需要盘活学校教育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好相关工作,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队伍建设、教研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作为一个长期规划与实践,如何落实“双新”,推进“双减”,持续深入推动课程改革与教学提质?校长和老师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众多想法。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长张友红、成都市实验小学课后服务中心主任郑琳子、成都石室小学党总支书记曾蓉、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副校长文陈平分别带来《立足双减“提”发展》《为了孩子的无限可能》《探索增值,“看见”成长》《培育核心素养的作业整体优化学校探索》的主题分享,就本校办学理念、落实“双减”政策的情况、课后延时服务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此外,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小学副校长孟宪勤、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德育主任解珺也带来了《行走的课程探索与实践》《小足球大梦想,扎根百年大南洪土,为孩子的梦想筑基》等主题分享,详细解读了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中的种种创新举措与内容。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深入浅出介绍了学校在“三个课堂”方面的做法。
两地校长和老师都一致认为,处在“双减”大背景之下,面对未来的教育之问,学校应该聚焦立德树人的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对于“双减”工作,既要做负担的“减法”,更要做好成长成才的“加法”,做好“双减”背景下工作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同时,校长及老师一行还走进四川天府新区教师共享中心考察学习体教融合改革、课后“双减”落地等相关经验做法。大家也都表示,天府新区在全国首创教师共享中心,不仅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对学校特色项目建设进行有效补充、补优,有助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不仅如此,围绕研学课程实施和劳动教育的实施,校长和老师一行还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儿童团·农博魔方研学基地、天府农博园等地进行了实地的参观和考察,成都市教科院劳动教育教研员肖慧还分享了成都市劳动教育体系建构的探索历程,双方也就研学项目的相关经验进行了分享。
>>意义非凡媒体搭建两地名师校长沟通平台未来还将持续进行教育智慧碰撞
为何要开展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目的又是什么?
在开课仪式上,华商报社教育中心总经理杜娟和红星教育副总经理梁乃丹致辞,双方表示,成都作为全国“双减”政策试点城市之一,正积极推进“双减”落地,在区域教育管理、学术研究、教育实践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教育的本质是多元化的,要给予学生多元的成才机会,淡化教育的分层功能,学生才能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实际上,借助此次培训活动,也是希望能够打开西安与成都的教育交流窗口,交流两地教育经验。
其次,处于“双减”的大背景,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汇聚双城教育智慧,碰撞创新提质火花,为做好新形势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
结营仪式上,西安市未央区先锋小学教研组长刘航、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教导处主任程晓娟在活动总结中提到,通过两地学校的深入沟通,进一步增强了“成都-西安“两地教育领域的沟通交流,为两地教育工作者搭建起了互相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深入促进“双减”背景下教师对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教学工作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对于此次举行的活动,双方均表示,未来将总结推广两地“双减”工作经验,聚焦课堂教学指导、作业设计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课后服务研究、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借智借力借势,弥补自身短板弱项,共同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未来还将有哪些动作?我们拭目以待。 华商报记者 谢睿 文/图